技术特性
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架构开放性和系统可用性
系统整体技术架构采用了J2EE这一主流的应用技术架构,同时采用了AJAX、Portal、原生XML数据库、WSRP等一系列当前先进的技术,充分考虑了技术先进性、架构开放性和系统可用性方面的要求。
以公共数据库为核心的星型数据交换模式
采用保留应用系统独立数据库,建立公共数据库的方式,来提供对已有系统数据库的兼容性,应用数据库通过与公共数据库的星型交换来保证公共数据的一致性。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一个大数据库的数据平台建设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可以避免一个整体数据库设计上带来的系统间过于紧密的耦合的问题(数据库中的一点改动,可能牵动多个应用系统的修改),其次,也可以避免单一数据库造成的单点失效问题(一个数据库不能用,所有的应用都无法访问)。采用星形数据交换模式,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对原有或日后新建的异构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具备良好的集成支持功能,并且通过对数据交换过程的配置也可以缓冲(消除)局部数据库结构变化对全局数据使用的影响。
灵活的、可定制的数据交换平台
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可定制的数据交换工具,它包括一组工具和相关的服务。用户可以设计数据交换的过程,实现异构数据源之间的自动数据映射。系统还支持周期性的数据交换调度,并且可以将用户定义好的数据交换任务分配到多台执行主机上去执行(分布式的数据交换作业调度)。
基于目录的安全信息存储和访问方式
针对认证、授权写操作少,读操作频繁的特点,将安全信息存储在目录中,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使用目录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它具有国际规范的数据模型(schema)和模型扩展方式以及规范的访问协议,这有利于与其它应用系统的对接(如RADIUS)。
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授权管理
为用户授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一工作如果集中在一个管理员手中无疑会带来权力上的过度集中,然而,如果分配给平级的多个管理员也会带来管理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系统设计了分布式管理模型,支持权限的注册使用和管理员的权力下放,保证了管理员对下级的管理做到“宏观控制,微观透明”。
以接入整合框架推进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在接入整合框架中信息服务形式将得到全面丰富,除传统的电脑终端外,还采用触摸屏、数字展板、客户端程序、智能手机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受。信息服务展现从以往主要为电脑终端的网页形式拓展到丰富多样的各种终端,信息服务由被动访问转向主动推送,既对各类接入方式进行了有效整合,又拓展了信息服务的媒介及方式。
基于Portlet规范的门户内容建设
门户提供多种应用集成方式,然而只有portlet是国际上标准的门户内容建设规范。使用portlet规范作为门户内容建设的主要方式,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在portlet技术基础之上,还使用了AJAX、Struts等先进的前台开发技术。
标准规范体系
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的研究和制订的目的在于满足院校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建立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有章可循,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院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为实现院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指导、组织和衡量的作用。
信息化标准覆盖面很宽,具体包括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信息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信息化水平评估标准五大方面。